发布日期:2024-09-29 08:16 点击次数:89
前言美工外包
1949年1月6日,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率领的部队发起总攻。
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感到大势已去,无奈下令各个部队进行分头突围,杜聿明心里有一个计划,夜里人少,容易钻空子,只要他们能趁着夜色杀出包围圈,一切就都好办了。
于是,杜聿明夜里带上副官、侍卫等13人,走出驻地村庄,沿着东北方向行进,一行人听到有枪声,便迅速隐蔽起来,为更好地伪装身份,杜聿明特意换上普通士兵的衣服,剃去胡子。
图|杜聿明与蒋介石
1月10日早晨,杜聿明等人走到某个村口,自称华野第十一纵队,向周围的老乡问路,问完之后,杜聿明拿出一个金戒指送给老乡。老乡起疑,将这一情况立刻报告当时驻扎在村中的四纵第十一师卫生处,卫生处遂安排两名通信员对其进行询问。
杜聿明他们答不出第十一师师长的姓名,被全数扣押起来。
杜聿明被俘
杜聿明被带到政治部,接受陈茂辉的审问,陈茂辉是当时华东野战军四纵十一师副政委。
图|陈茂辉
面对审问,杜聿明谎称自己是一位军需处长,陈茂辉仔细打量着这位军需处长,脸上还有八字胡没有刮干净的痕迹,他的身边还有一批士兵跟着,陈茂辉想来,这一定是个大人物,便开始审问:
“你是哪个部分的?”
“十三兵团的。”
“干什么的?”
“军需。”
“不对。”
“军需处长。”
“叫什么?”
“高文明。”
“这个名字起得不坏啊。你们十三兵团有几大处?”
“六大处。”
“你先把六大处处长的名字写一下。”
陈茂辉随即递给他一本纸簿,这位“军需处长”从自己的衣袋中开始掏笔,他一伸手,便露出了佩戴在手腕上的高级手表,然后紧接着掏出香烟,再是牛肉干,最后才掏出一支金笔来,这才开始写字。但在写完“军需处长高文明”几个字之后,他便写不下去了,只是不停地在原来的字样上描来描去。
眼见着他不写了,陈茂辉还安慰他,只要老老实实说出自己的身份,除了战犯杜聿明以外,一律都会优待,他哪里能想到,眼前的这位处长就是杜聿明。
图|位于安徽省萧县张老庄村的杜聿明被俘处
吃过饭后,杜聿明询问陈茂辉是否可以找个地方休息一下,陈茂辉同意了他的请求,叫人带他去了一个磨坊。
黄昏时分,俘虏人群突然躁动起来,大家惊慌地说:总司令死了。
陈茂辉立马想起那位“军需处长”,赶紧去查看,原来他趁着警卫战士方便的时候,拿起石头就砸向自己的头,将自己打得浑身是血,晕倒在地。
陈茂辉才意识到,原来他就是杜聿明长官。
翌日,陈茂辉带了一张特意要来的照片,来问他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
他垂着头,沮丧地回答:“你们既然已经知道了,还来问什么?”
陈茂辉拿着照片仔细比对,除了被刮掉的胡子和包着的纱布,其他都长得一样,而照片的背面则写着:国民党中央委员,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美工外包,战争罪犯杜聿明。
图|杜聿明
1956年,杜聿明被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。
在这里,杜聿明接受思想上的改造,从一开始的满怀敌意,到后来逐渐接受、信服共产党,在管理所医务人员的精心照顾下,杜聿明治好了数年来所患的胃溃疡、肺结核、肾结核等各种老毛病,而党和国家的关怀,也让杜聿明再没有了寻死的想法,他的觉悟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。
就在杜聿明在北京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的同时,他在相隔千里的美国,又多了一位亲人,也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——杨振宁。
图|杨振宁
杜聿明与杨振宁
要说杜聿明与杨振宁,就不得不先提杜致礼与杨振宁的关系。
杜致礼,是杜聿明的长女,出生在军人家庭的她,自小便受到严格的教育。
图|杜致礼
1944年,杨振宁从西南联大研究院毕业,到联大附中当教书老师,而杜致礼是联大附中高二的一名学生,二人成为师生。
1945年,杨振宁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。
1947年底,杜致礼独身一人,前往美国求学。
1949年的一天,杜致礼正在美国普林斯顿的一家餐馆吃饭,巧遇杨振宁,这对师生5年后再度重逢,而这时的杜致礼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,她面容姣好,气质温柔,而杨振宁学习认真、诚实正直,二人互相吸引,相遇的时候,杨振宁本已经打算听从导师恩利克·费米的建议,计划一年之后就离开普林斯顿,回去芝加哥。
1950年,遇到心上人的杨振宁改变原定计划,选择继续留在普林斯顿,这样可以与杜致礼常常见面。
同年8月,杨振宁、杜致礼在美国普林斯顿正式结为夫妻。
图|杨振宁与杜致礼
就这样,杜聿明成为了杨振宁的岳父,但这翁婿二人却始终没有见过面。
50年代中期,杜聿明作为被俘战犯,正在功德林中进行“改造”,但海外却流传着关于杜聿明生死的不少谣言,为此,周恩来总理特意关心此事,通过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教授,将杜聿明的亲笔信转交给杨振宁、杜致礼夫妇,告知他们杜聿明在北京的生活情况,不再让其亲人忧心。
1957年,杨振宁荣获诺贝尔物理奖。
图|杨振宁、李政道参加诺贝尔奖颁奖礼
这一好消息很快传到世界各地,自然也传到了北京,周恩来总理派出中国科学家代表团,即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教授及夫人王承书,前去瑞典为杨振宁祝贺,临行前,张文裕专程去功德林面见杜聿明。
在周总理的指示下,杜聿明以岳父的身份,给杨振宁写了一封祝贺信。
亲爱的宁婿:
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。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。
杜聿明 即草
这封信交由张文裕教授,由他带到斯德哥尔摩颁奖仪式上,届时当面交给杨振宁。
图|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现场
在收到杜聿明的亲笔信之后,杨振宁也拜托张文裕教授美工外包,将自己的回信带给杜聿明。信中杨振宁深切感谢岳父杜聿明,并表示岳父的这份关怀让自己十分感动。
相隔千里,这对从未谋面的翁婿借着书信联络感情。
图|杨振宁接受诺贝尔奖章
同年,身在台湾的曹秀清提出,要前往美国看望自己的女儿女婿。
曹秀清是杜聿明的夫人,杜致礼的母亲。1949年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后,曹秀清一家人都被带到台湾。
由于曹秀清是败军将领的家属,所以她的日子并不好过,为了维持生活,曹秀清除了做好工作,甚至还要经常去到杜聿明的一些老同事家里,拜托他们替自己说情,帮助自己得到救急资助,这样,曹秀清才能勉强糊口,照顾好家人的生活以及子女的学业。
而曹秀清也一直不知道丈夫杜聿明的情况,直到后来周恩来总理联系上杨振宁夫妇,消息辗转传到曹秀清处,她心里才有了底。
1957年女婿杨振宁获奖后,曹秀清受到女儿鼓励,便提出要离开台湾。离开之前,蒋介石还专门接见了她。
蒋介石与曹秀清握手寒暄,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,随即问起杨振宁,曹秀清心里明白,他是为了争取杨振宁,才突然对自己这么好的。
后来,外包美工曹秀清终于如愿离开,在美国见到女儿女婿,并与他们一起生活,她在等待,等待着哪一天能够再见丈夫杜聿明。
图|杜聿明与曹秀清
1959年,正逢新中国成立十年,毛主席致信刘少奇,提议特赦战犯:
我想到,今年国庆十年纪念,是否可以赦免一批(不是‘大赦’,而是古时所谓‘曲赦’,即局部的赦免)确实改恶从善的战犯,及一般正在服刑的刑事罪犯,如办此事,离国庆只有三十几天时间,是否来得及审查清楚?或者不赶国庆,在秋天办理即可,但仍用国庆十年的名义。此事是否可行,亦请召集有关同志商议一下。
在毛主席的建议下,12月4日,首批战犯获得特赦,包括杜聿明、王耀武、郑庭笈、陈长捷、宋希濂、爱新觉罗·溥仪等33人,其中杜聿明排名第一。
12月14日,周恩来接见了杜聿明、王耀武、宋希濂、溥仪、杨伯涛等11人,询问他们的家庭、学习、身体等各种情况,鼓励大家加强思想改造,学习毛主席著作,重新开始生活,周恩来表示,希望大家相信党和国家,未来的日子有奔头。
图|周恩来总理(左三)接见被特赦人员
特赦后,杜聿明决定日后就在北京定居,并写信给妻子曹秀清,叫她来到北京,二人共度晚年。
得知杜聿明被特赦之后的国民党方面,不断联系曹秀清,召唤她回去,他们也很明白,一旦曹秀清去见杜聿明,那他们就很难再争取到杨振宁了。
曹秀清心里清楚,特赦后的杜聿明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,被安排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,他们未来的生活不会有什么问题,在女儿女婿的鼓励下,曹秀清决定去北京与丈夫相聚。
图|杜聿明
在女婿杨振宁的安排下,曹秀清经由日内瓦,再转到北京,与丈夫杜聿明汇合。为更好地照顾岳父岳母的晚年生活,杨振宁特意购买了一些生活家电,托运到北京。在此后的日子里,杨振宁经常关心父母、岳父母的生活。
1963年,在周恩来总理的贴心安排下,杜聿明、曹秀清夫妇还与其他的战犯们一起去到祖国的各个地方,参观一些建设项目,游览祖国的名胜古迹。
1964年,杜聿明专程写信给周恩来总理,信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党,对人民政府的深受感激,他决心未来的日子里,自己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、要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,不断努力,竭力奋斗。杜聿明信中真切之语,不禁令人感动。
一家终团圆
1971年春,中美关系开始有些缓和的迹象,身在美国的杨振宁写信给在上海复旦大学做教授的父亲杨武之,说明自己打算回祖国探亲,看望家人和朋友们。
获知此消息的杨武之立刻上报国家,并得到肯定答复:祖国敞开胸怀欢迎杨振宁远洋归来!
1971年夏,杨振宁与妻子杜致礼抵达上海,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。
在上海,杨振宁见到正患病住院的父亲,向父母表达了深切关怀。
之后杨振宁又去到北京,见到邓稼先、吴有训、周培源等诸位师长好友,除此之外,杨振宁还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。
图|周恩来总理与杨振宁
7月28日,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杨振宁夫妇、杜聿明夫妇,一同参加宴请的还有:杨振宁弟弟杨振汉、妹妹杨振玉、教育部长刘西尧、中科院院长郭沫若、科学家周培源等人。
这次接见,也是杜聿明、杨振宁这对翁婿的首次见面,或许是由于初次见面的不熟悉,杨振宁见到曹秀清称呼为妈妈,而见到杜聿明,则称呼为“杜先生”,这时一旁的周总理就立刻纠正道:
“应该称为岳丈大人。”
宴会期间,一向平易近人的周恩来总理还对曹秀清打趣道:
“你坐到女婿旁边去,丈母娘最爱女婿嘛。”
一句话,逗得在场众人哈哈大笑。
周总理更与杨振宁热切交谈,他们从家庭生活,谈到社会问题、科学研究,涉猎各种话题,毫无拘束,整个宴会氛围十分友好欢乐。
此后的几年里,杨振宁、杜致礼夫妇常常回国探亲,看望家人,并得到周总理的热切接待。
1973年,杨振宁夫妇第四次探亲,去杜聿明家中吃饭,因担心曹秀清做饭忙不过来,政协机关专门派出工作人员,帮助老人买物品、做饭菜。在北京生活的杜聿明夫妇时时感受着来自国家、政府的友好关心。
图|杜聿明曹秀清夫妇与女婿杨振宁
1973年7月17日,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杨振宁,周恩来、周培源在旁陪同,刚见到杨振宁,毛主席就对他说:
“请代问你岳丈好!”
对于杨振宁在物理研究上所做出的的贡献,毛主席予以赞赏,那天的会面,二人亦聊了许多。会面即将结束时,毛主席说:
“感谢你这位自然科学家,你对世界是有贡献的。”
杨振宁回道:
“我也要祝毛主席万寿无疆。”
听罢,毛主席赶紧摆摆手,笑着说:
“你不要讲,这句话不对,不科学。”
毛主席、杨振宁在周恩来总理几人的陪同下,结束了这十分愉快的一面。当天晚上,中央电视台就播送了二人会见的新闻,立刻引起全世界的关注。
在那天的会面中,毛主席、杨振宁还一起合影留念,定格下这珍贵的画面,这张合影被杨振宁的家人视若珍宝,且一直挂在他岳父杜聿明的会客室中,这是他们的光荣。
图|毛主席接见杨振宁
美工包月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中,杜聿明、杨振宁都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。
1978年,杜聿明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、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,他积极投身于祖国事业,在海内外报刊上撰写文章,在电台公开发表讲话,他以真诚的态度劝慰台湾的朋友们,一起走到祖国统一的大道上来。
1980年,杜聿明发表文章《纪念 二·二八 寄语台友》,文中他再次呼吁那些身在台湾的老同学、老同事们,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与此同时,杨振宁也在为祖国建设努力着。1977年,杨振宁成为全美华人协会的主要负责人,他团结广大华侨,积极开展活动,努力宣传祖国统一大业。
图|杜聿明
1981年5月7日,杜聿明因患病与世长辞,临终前仍然念念不忘祖国大业,他尽余力叮嘱子女们继续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做贡献:
“盼在台湾之同学、亲友、同胞们以民族大义为重,早日促成和平统一。共同把我文明古国建成现代化强国,为子孙万代造福!”
得知岳父逝世的消息,杨振宁赶忙回国,为照顾杨振宁能及时参加葬礼,让他见上岳父最后一面,全国政协领导作出指示,推迟召开杜聿明的遗体告别仪式,以及追悼大会。
杜聿明逝世后,杨振宁当然也没有停下为祖国大业奔走的脚步,他时刻关注祖国各方面的动态,在国际上积极宣传祖国取得的的各项成就,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支持着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。
图|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
1997年5月美工外包,中国科学院、江苏省人民政府宣布,将紫金山天文台上发现的一颗编号为3421号的小行星,正式命名为“杨振宁星”,以表扬杨振宁做出的伟大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